五月花学历服务中心自1999年成立以来,累计为数万校内学生、社会人员提供了自考、成教、网教、电大等类型的学历提升服务,涉及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等各学历层次的咨询、报名、报考、学习、考试、毕业等环节。

028-87700213

免费咨询 06:00-22:00接听

考生热搜:

学历到底有多重要?为什么总是有人在发布谬论?

2024-08-22 五月花学历服务中心



学历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证明,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竞争力的体现。在当今社会,学历越高,就越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和就业。当然也总是有人认为读书无用,学历提升无用这样的谬论。


微信截图_20240820135923.png


 谬论1:谁谁谁不读书也成功了 



那些鼓吹学历无足轻重的人,往往习惯性地以身边人为例来佐证他们的观点。他们可能提到一对文盲夫妇,每日在街头经营烧烤摊,日进斗金,甚至在城市中心购置了多套房产。相较之下,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初入职场,月薪却仅有几千元,似乎难以与那对夫妇相提并论。然而,他们所述是否即为真相?答案确实是肯定的,但这其中却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概率。
这种以个别案例为依据的推理,实际上陷入了逻辑学上的误区,被称为“幸存者偏差”。他们仅仅看到了经过特定筛选后呈现出的结果,却未能意识到筛选过程本身,从而忽视了那些被筛选掉的重要信息。
如果烧烤生意真的如此轻松盈利,恐怕早已人满为患。那些通过烧烤业获得成功的,只是少数幸运者,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命运。
与幸存者偏差相对的,是所谓的“失败者偏差”。有人可能看到新闻中报道的某个名牌大学毕业生转行卖猪肉,或是长期贫困领取低保,便断定学历无用。但这同样是基于概率的误解。尽管没有学历的人中也有成功者,但成功的概率相对较低;同样,有学历的人中也不乏失败者,但失败的概率同样不高。

因此,以个别案例来论证普遍现象,其结论自然是不准确的。学历的价值并非可以用一两个极端的例子来轻易否定,它更多地体现在整体趋势和概率上。

 谬论2:谁谁谁辍学了也成功了 


这一谬论的逻辑错误同样不容忽视。然而,与之前的例子不同,持此谬论者更倾向于引用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作为论据:他们看,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都曾辍学,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一个长期稳坐世界首富的宝座,另一个创立的Facebook正深刻改变着世界。那么,学历还有什么用处呢?
对此,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并非每个人都有资格与这些卓越的人物相提并论。他们是从哪里辍学的?是哈佛,这所世界顶级的学府!
这意味着,在辍学之前,他们已经展现出了足以考入哈佛的非凡才华,这与那些因在二三流学校无法立足而选择辍学的情形有着本质的区别。
他们选择辍学,是因为相较于学历,他们手头正在研发的程序和软件更为迫切,他们早已在学生时期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创新之旅。
如果你同样拥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实力,并在校期间已经开始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那么你或许有底气做出类似的选择。然而,作为普通人,我们还是应该脚踏实地,不要眼高手低。
让我们再听听辍学后的盖茨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吧。他说:“尽管我中途辍学,幸运地找到了自己热爱的软件事业,但拿到学位更容易确保你在今后取得成功。大学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有收获的工作,拿到更高的工资。甚至还有证据显示,如果你拿到大学学位,生活的健康程度也将提升。”
而扎克伯格,在从哈佛辍学后的13年里,竟然又回到了哈佛,并获得了博士学位。他在社交网络上这样写道:“妈,我早就告诉你了,我迟早会回来拿学位的。”
由此可见,尽管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有过辍学的经历,但他们实际上是非常重视学历的。

 谬论3: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在许多问答平台和职场攻略中,我们常常看到“职场里学历无用,能力和情商才重要”的论调。这话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的,但前提是已经成功进入了一个优质的职场环境。
以世界500强企业为例,一旦进入这样的职场,学历的确不再是决定因素,能力和经验更为关键。这种论调让很多人产生心理安慰,觉得即使自己学历平平,未来也能凭借实力脱颖而出。
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与北大清华等名校毕业生根本不在同一竞争层面。因为在简历筛选阶段,他们就已被无情地淘汰了。
那些宣称“经历比学历更重要”的大企业,在招聘时往往设定了985高校甚至特定名校的最低标准。他们所谓的“经历重要”,是在员工入职后的评价。在入职前,他们对学历的筛选比谁都严格。
只需观察985高校与三流院校的就业网站,或是查看国家电网、人民日报等单位的录用名单,便会发现,这些单位的拟录用人员几乎全是985高校毕业生,且以北大清华等顶级名校为主。

因此,别被“学历无用”的论调蒙蔽了双眼。在现实中,没有学历这一前提条件,许多HR甚至连给予笔试的机会都不愿。能力和情商固然重要,但学历仍然是敲开职场大门的重要敲门砖。

 谬论4:看学历是歧视


前三谬论既破,有人便以道德为名进行反驳:招聘先看学历,岂不是对学生之歧视?吾等虽非名校出身,但勤奋努力,岂能仅以学历论之?
社会日益重视个体权益,本是好事,但舆论有时过于偏激,轻易扣上歧视之名。
设想一HR需招五人,却有百人投简。筛人必有标准,若先看学历,则有人指为歧视;若以工作经历为准,则应届生亦觉不公;若以能力为准,能力稍逊者又觉受辱。此时,HR竟无法选人,因“选人之标准”已被泛化为“对不合标准者之歧视”。实则,选人仅是择优之手段。
有人言,以学历择优过于武断,或不科学。诚然,或有遗珠之憾,但对雇主而言,此风险远低于得才之概率。以学历选才,或为最佳之选,效率亦高。用人单位有此权利,虽不赞同,但只要不违法,亦无权道德绑架。
此非贬低非名校学子,乃望其正视差距,努力弥补。或许初时机会不如北大清华学子,但工作数年后,累积经验,二次就业之路或更宽广。
贬低他人以求自我安慰,实无助于改变现状。少些抱怨,多些努力,方为上策。


我们强调了正视差距并努力弥补的重要性。虽然学历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求职者的初始机会,但个人的努力和经验积累同样重要。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非名校毕业生同样可以在职场中脱颖而出。



在线报名

咨询热线

028-87700213

服务时间:每日06:00-22:00


联系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清江东路59号(瑞光大厦3楼)


官方微信公众号